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访问量:126384

南理工论文专栏

  • 耐热阻燃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王骏瑞;王耀华;汪家宝;吴兰兰;杜栩烨;王新龙;

    采用聚磷酸铵(APP)作为主阻燃剂,苯基膦酸锌(PPZn)作为协效剂和成核剂,加入到聚乳酸(PLA)基体中,通过熔融挤出、注塑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复合材料。通过极限氧指数仪、垂直燃烧测试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测定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PP和PPZn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结晶度,且使复合材料耐热性能和阻燃性能都有所提升。其中质量分数0.4%的PPZn和质量分数3.6%的APP加入后,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为32.0%,达到垂直燃烧(UL-94)测试的V-0级。

    2024年04期 v.36;No.20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低介电低热膨胀聚酰亚胺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徐湘月;徐勇;曾炜;宋超然;汤学妹;蒋家祥;

    采用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经二步法合成了一系列聚酰胺酸(PAA)溶液,随后与云母或海泡石浆料混合,经流延涂膜、去溶剂和亚胺化等步骤制备了一系列聚酰亚胺(PI)复合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静态热机械分析仪,阻抗分析仪对PI复合膜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I复合膜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尺寸稳定性和介电性能。当云母质量分数为15%时,PI云母复合膜的热膨胀系数为28.68×10~(-6)/K,介电常数为2.58 F/m。

    2024年04期 v.36;No.208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PEPA封端的低黏度漆包线用PI的制备与性能

    周俊超;徐勇;杨佳俊;孙宇乾;曾炜;蒋家祥;

    以4-苯基乙炔基邻苯二甲酸酐(PEPA)作为封端剂,4,4′-二氨基二苯醚(ODA),均苯四羧甲酸二酐(PMDA),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分别作为单体制备高固体含量共聚型漆包线用聚酰亚胺(PI)。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力学性能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等探究了PEPA对聚酰胺酸(PAA)表观黏度的作用及其对PI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PA能够降低PAA的表观黏度,提高其储存性能,在表观黏度小于10.000 Pa·s且具有良好成膜性的配方中,ODA-BTDA型PI漆膜的力学性能较优异,最大拉伸强度达144.23 MPa,断裂伸长率为10.8%。

    2024年04期 v.36;No.208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利用新型固化催化剂低温制备聚酰亚胺材料

    朱一见;徐勇;尹艳;王瑞雪;曲扬;曾炜;

    分别以2-羟基哌啶、2,3,5-三甲基吡嗪、2-氨甲基吡啶、吡嗪、喹啉(QL)和异喹啉(IQL)为固化催化剂,对以3,3′,4,4′-联苯四酸二酐(BPDA)、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制备的聚酰胺酸(PAA)进行低温亚胺化制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力学性能分析、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探究了不同固化催化剂对PAA亚胺化反应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5种固化催化剂对PAA的亚胺化反应有一定的催化作用,2-羟基哌啶的催化效果最好,对聚酰亚胺(PI)热稳定性影响最小,能在190℃下亚胺化制备PI薄膜,亚胺化程度为95.99%,所得PI薄膜拉伸强度为122.08 MPa,能同时较好地保持PI薄膜的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

    2024年04期 v.36;No.208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其他

试验研究

  • 无色透明聚酰亚胺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简凌锋;卢治宇;谭婉怡;闵永刚;

    以2,2′-二(三氟甲基)二氨基联苯(TFMB),对苯二胺(PPD),六氟二酐(6FDA)和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为原料、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制得了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分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同步热分析仪、热机械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聚酰胺酸固体质量分数对样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酰胺酸固体质量分数或初始固体质量分数对样品中电荷转移复合物(CTC)的形成无明显影响。随着聚酰胺酸固体质量分数或初始固体质量分数的降低,样品的分子链有序度均逐渐降低,结晶更加不完善。BPDA具有扭转结构,且吸电性弱于6FDA,对样品CTC效应影响较小,同时会降低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提升样品的热分解温度。样品含氟单体含量的降低导致其CTC效应增强。制得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其在可见光区的透光率为92.05%,热膨胀系数(CTE)为66.97×10~(-6)/K,T_g为321℃。

    2024年04期 v.36;No.208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6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聚乙烯油水分离膜的制备及表征

    石素宇;张晨辉;王利珂;刘新月;董昕辰;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与聚氧乙烯(PEO)以不同质量比混合,通过热压成型技术制备了LLDPE/PEO膜,利用超声沥滤工艺除去PEO,实现多孔结构,再采用热压印技术在膜表面构筑微结构制备LLDPE高效油水分离膜。结果表明:LLDPE/PEO最佳质量比为40/60;超声沥滤的时间为6 h; LLDPE油水分离膜能快速选择性吸附二氯甲烷和环己烷等油剂,对环己烷、花生油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饱和吸附量约为150%~180%;油水分离膜对二氯甲烷/水混合物的分离效率为99.9%。

    2024年04期 v.36;No.208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改性沸石/GA/CS膜的制备及Pb(Ⅱ)吸附性能研究

    代甜甜;刘晓南;张晓春;杨熙;

    以壳聚糖(CS)为基体,改性沸石为填料,采用戊二醛(GA)为交联剂,结合聚乙二醇(PEG)制备出改性沸石/GA/CS膜。探究了多种变量对膜吸附铅离子(Pb~(2+))性能的影响,并与单一CS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单因素的最佳Pb~(2+)吸附条件为GA质量分数为5%,沸石质量分数为40%。另外,沸石含量的增加提高了沸石/GA/CS膜的热稳定性,其最高分解温度从473.05℃提高至488.28℃。

    2024年04期 v.36;No.208 25-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双螺杆挤出工艺对瓷白ABS产品性能影响研究

    赵雪悠;王君明;刘国强;胡慧林;康宁;孔新越;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工艺制备瓷白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ABS)产品,考察了不同螺杆转速/喂料速度(喂料比)、挤出温度和螺杆转速对瓷白ABS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喂料比越小,钛白粉在ABS树脂中分散越好,产品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熔体流动速率均得到提升。挤出温度对产品的明暗度(L值)和红绿色度(A值)无影响。挤出温度越高,产品黄蓝色度(B值)越高,产品色度越黄。螺杆转速越高,产品的L值越高,B值越低,产品色度越好。螺杆转速对产品A值无影响。

    2024年04期 v.36;No.208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工业技术

  • 热塑性聚烯烃(TPO)的开发与工业应用

    刘升;蔡立恒;杜杰;刘浪;

    使用自制催化剂,配合Donor-P,应用卧式搅拌床反应器的生产工艺,开发了含有原位生成的高乙丙橡胶相的热塑性聚烯烃(TPO)产品。通过反应器内气相组分控制、生产负荷调整,确保生产过程平稳,得到两个目标产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与对标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制催化剂可以实现目标产物生产,产品满足指标要求,但与对标产品存在较大差异。

    2024年04期 v.36;No.208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智能制造与先进成型

  • 汽车B柱上护板热流道大型注塑模设计

    费强;张维合;

    根据汽车B柱上护板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副大型热流道注塑模具。模具采用顺序阀热流道技术,有效提高了塑件的成型质量。同时模具采用网格型随形水路温度控制系统,大大降低了模具的注射周期,提高了成型塑件的尺寸精度。且模具采用双斜推杆的斜顶内侧抽芯结构,成功解决了整圈大面积倒扣内侧抽芯难题。模具结构先进合理,首次试模成功,投产后运行平稳,成型塑件公差达到了MT3(GB/T 14486-2008),模具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约10%。

    2024年04期 v.36;No.208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顺序注塑的大型双色注塑件翘曲研究

    刘昕宇;黄瑶;

    以大型双色注塑车灯灯罩作为研究对象,对双色注塑流程中的浇口位置、开启顺序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比较三浇口方案和五浇口方案,再对五浇口方案采用正交试验,以2、3浇口打开时间、4、5浇口打开时间、模具温度、浇口位置作为设计变量,共设计了30组试验方案。使用Moldflow软件进行模流分析,分析在不同因素组合下的注射时间、总翘曲程度以及在各个方向上的翘曲情况。在得到结果后,使用Minitab分析软件寻找到最优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大型双色注塑件的翘曲缺陷,提高产品质量。

    2024年04期 v.36;No.208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综述

  • 碳纳米材料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程莹莹;

    综述了零维(0D)、一维(1D)、二维(2D)和三维(3D)碳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特点以及制备方法,介绍了其优异的光、电、热、力学和化学稳定等物理化学性能,总结了不同维度的碳纳米材料在能源转换、生物医药、传感器、超级电容器、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并结合近几年的最新研究,对碳纳米材料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024年04期 v.36;No.208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下载次数:8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 ]
  • 增塑聚氯乙烯阻燃抑烟研究进展

    张玲;陈婷婷;张军;

    介绍了聚氯乙烯(PVC)的热降解和阻燃抑烟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增塑PVC的阻燃抑烟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阻燃型增塑剂、锑化合物、金属氢氧化物、无机金属盐等对增塑PVC阻燃抑烟性能的影响,展望了增塑PVC阻燃抑烟的发展趋势。

    2024年04期 v.36;No.208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双碳”背景下汽车塑料的再生现状及关键技术

    袁善美;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结合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特点及转型要求,综述了汽车常用塑料在回收再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汽车塑料回收再生所采用技术的特点,提出了汽车废旧塑料改性再生技术的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废旧汽车塑料回收利用方面提供新思路。

    2024年04期 v.36;No.208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酰基氧化膦型光引发剂研究进展

    丁婷慧;

    综述了酰基氧化膦型光引发剂的基本情况,主要介绍此类光引发剂的合成方法、应用领域及改性方法,并展望新型酰基氧化膦型光引发剂的研究趋势。

    2024年04期 v.36;No.208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回归北大核心等期刊评价体系的分析

    刘春;魏晓娟;刘朝宝;何伟;

    基于文献计量学,引证期刊“核心”概念的存在,收集整理了关于《现代塑料加工应用》在中国知网等的历年数据,分析了该刊与各核心评价体系的关系。文章旨在宣传该刊近年取得的进步,以吸引更多的优秀高分子材料学家合作;为本刊作者投稿时提供参考;并为期刊人鼓劲加油。

    2024年04期 v.36;No.208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青年编委招募函

    <正>为刊之道,如日之行。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前程似锦,来日方长。我们决定办一本青春的刊物,面向初升的太阳;我们决定与青年高分子材料学家做朋友,同成长、共辉煌。《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是中国石化主管,扬子石化主办,创刊于1989年3月,双月出版,刊号ISSN1004-3055、CN 32-1326/TQ。被如下数据库系统收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数据库)。

    2024年04期 v.36;No.208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