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宗荣;王志高;刘海生;廖逸婷;卞如民;
采用表面处理剂对膨胀石墨(EG)进行表面处理,制备了聚酰胺6(PA6)/EG复合材料,考察了表面处理EG对PA6的改性效果,研究了复合材料流变性能与热性能,观察了复合材料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偶联剂TX-10,YDH-602和YDH-550处理EG的增强作用好;随着EG含量增加,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先增加后下降,弯曲强度提高,缺口冲击强度下降,EG使复合材料剪切粘度增加,对热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表面处理EG与PA6基体界面粘结良好,能大量以纳米石墨微片形式均匀地分散在PA6基体中。
2009年04期 v.21;No.11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何杰;张传银;贾仁广;
采用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等力学参数对聚氯乙烯(PVC)/纳米CaCO3复合材料进行评价,并结合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断面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分散方法,选用NDZ-311/SG-Al 821复合改性剂改性的纳米CaCO3明显提高了PVC基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热稳定性;当纳米CaCO3填充质量分数达15%时,PVC/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达22.34 kJ/m2,比未填充纳米CaCO3的提高了60.5%;当纳米CaCO3填充质量分数不高于20%时,用超声技术改性纳米CaCO3能很好地分散在PVC基体中。
2009年04期 v.21;No.118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黄孝龙;葛世荣;
将天然珊瑚(NC)粉碎成微米级粉末,采用热压固化成型工艺制备出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NC复合材料。在人工髋关节模拟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该类复合材料与CoCrMo合金在小牛血清润滑条件下的阶段磨损性能,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磨损颗粒粒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添加NC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当NC填充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相对于UHMWPE增强69.8%;髋臼材料的阶段磨损量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不同磨损阶段磨粒的平均粒径和拐点粒径与其阶段磨损状态间具有相关性。
2009年04期 v.21;No.118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玲;曾幸荣;赖学军;
借助HAAKE RHEOCORD 90流变仪分别在180,190和200℃3个温度下,研究了聚丙烯(PP)和PP/聚醋酸乙烯酯有机蒙脱土(PVAc-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PP/PVAc-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行为同PP一样,仍属于非牛顿型假塑性流体流动行为,剪切应力对纳米复合材料中OMMT含量变化敏感;恒温下随着OMMT含量的增加,纳米复合材料的表观粘度增加;PVAc-OMMT的加入明显减弱了PP表观粘度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相同温度下,PP/PVAc-OMMT纳米复合材料挤出膨胀比低于PP的,这一特性说明PP/PVAc-OMMT纳米复合材料制品尺寸稳定性较PP有所提高。
2009年04期 v.21;No.118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晴媛;刘继纯;王伟;付梦月;
将聚苯乙烯(PS)树脂与氰脲酸三聚氰胺(MCA)直接进行熔融复合制备PS/MCA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用水平燃烧试验、垂直燃烧试验、氧指数试验和高温处理试验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制备和加工过程中MCA微观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复合材料中MCA的阻燃机理不变;MCA的引入使PS的阻燃性能得到明显改善,随着MCA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发烟和滴落减少,氧指数增大,水平燃烧级别提高;MCA用量为20份时复合材料能够自熄,40份时,复合材料的氧指数从17.5%增加至20.8%,水平燃烧试验可达到FH-1级。研究发现,MCA的引入并不能够使PS基体成炭,其对PS的阻燃机理主要是气相稀释和对PS基体的冷却效应。
2009年04期 v.21;No.118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津瑞;苏桂明;魏无际;
以水作分散介质,采用悬浮法制备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HDPE-g-MAH)。在考察多种因素对接枝反应影响的基础上,探讨HDPE-g-MAH与碳钢的粘结性能。结果表明,HDPE-g-MAH接枝率不大于1.10%时,粘结强度随接枝率的提高而增加,接枝率大于1.10%后,粘结强度保持稳定。
2009年04期 v.21;No.118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罗超云;林雪春;杨昇伟;陈秦;陈晶晶;
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作为包覆材料,石蜡作为相变材料,通过热熔法制备不同石蜡含量的定形相变材料(PCMs)。渗漏试验表明,EVA基定形相变材料的质量损失率不超过0.06%;样品经恒温水浴试验和耐久性试验后质量损失率均小于1%,耐久性试验前后样品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试验结果与耐久性试验的结果相对应。
2009年04期 v.21;No.118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冯才敏;
采用多聚磷酸蜜胺(MPP)和笼状季戊四醇磷酸酯(PEPA)复配阻燃剂,制备了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膨胀阻燃聚丙烯(PP),研究了各组分质量比对PP阻燃性和热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PP与PEPA质量比为3∶2时,阻燃复配效果最好;且添加阻燃剂质量分数为20%时,极限氧指数达到27%,UL达到V-0级;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MPP/PEPA可以延缓PP的分解;利用Kissinger法求取了材料的活化能,发现添加阻燃剂后,材料的活化能提高;残留物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MPP复配PEPA后,保留了更多的PP特征峰;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添加阻燃剂后,材料形成了膨胀炭层,提高了PP阻燃性能。
2009年04期 v.21;No.118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良海;秦姣;
通过聚丙烯(PP)可控流变和成核改性试验,确定了过氧化物降解剂和成核剂的种类与用量,并研究了它们对混凝土用PP纤维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降解剂A和成核剂N4的效果较好;降解剂A的较佳用量为0.04%(质量分数),成核剂N4的较佳用量为0.06%~0.10%(质量分数);降解剂A对PP的拉伸屈服应力基本没有影响,而随着降解剂A用量的增加,PP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弯曲模量则有逐渐变小的趋势;成核剂N4对PP的熔体流动速率(MFR)有增大的作用,但随着成核剂N4含量的进一步提高,PP的MFR则趋于恒定。
2009年04期 v.21;No.118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左建东;生启;刘述梅;刘刚;赵建青;
利用含磷三嗪环低聚物(PMPT)及其复合阻燃剂制备阻燃聚丙烯(PP),探讨了PMPT和多聚磷酸胺/季戊四醇(APP/PER)/PMPT的用量对阻燃PP极限氧指数、燃烧参数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剩余炭层的微观形貌,推测了阻燃剂PMPT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阻燃剂PMPT用量的增加,阻燃PP的氧指数逐渐增大;APP,PER,PMPT三者有很好的协同阻燃作用;PMPT阻燃机理遵循凝聚相阻燃机理。
2009年04期 v.21;No.118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周超;周健;
采用硫酸钙晶须为增强改性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为增韧改性剂、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为基体材料,通过采用熔融混合挤出,制得HIPS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了硫酸钙晶须用量对HIP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观察了硫酸钙晶须/HIPS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硫酸钙晶须对HIPS具有良好的增强作用。
2009年04期 v.21;No.118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田福祥;李先珍;李涛;
介绍了多隔深腔盒注塑模实用结构,论述了模具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模具五板式,一模一腔,五点浇口进浇,3次定距分型,推件板和气阀结合推出制件。设置了进气阀,避免了推出时制品与型芯之间出现真空导致推出困难,同时对型芯有冷却作用。模具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可实现全自动操作。
2009年04期 v.21;No.118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曾劲松;
分析了影响料筒温度的主要因素,采用阶跃响应法获得了料筒温度对象特性,提出了模糊变系数PID控制策略,还设计了模糊变系数PID控制器。结果表明,模糊变系数PID控制的动态和静态特性指标均优于普通PID控制的,适合于非线性、大惯性、纯滞后、有较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控制。
2009年04期 v.21;No.118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细芬;张帆;
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在注射模具设计中的应用,采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进行注塑成型分析。通过实例,阐述了应用CAD/CAE软件进行注射模设计的流程和利用Pro/E软件进行注射模具设计的具体方法,以及运用Moldflow软件进行填充、冷却等分析,得到合理的注射工艺参数,优化了模具结构。采用CAD/CAE技术可以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设计质量。
2009年04期 v.21;No.118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