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访问量:118198

试验研究

  • m-LLDPE高速挤出流变性能研究

    赵贝;陆霞;刘祥贵;吴其晔;

    采用恒速型双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2种牌号为ELITE 5500G,ELITE 5100G(以下分别简称牌号A,B)茂金属催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m-LLDPE)的高速挤出流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牌号A的粘流活化能高于牌号B的;牌号B的入口压力降、熔点以及结晶度大于牌号A的;当达到临界剪切速率时,2种m-LLDPE都出现压力振荡和流动曲线的断裂现象,且牌号A振荡更强;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牌号A挤出物表观质量优于牌号B的,并且在高剪切速率下出现第2光滑挤出现象,牌号B没有出现第2光滑区。

    2009年03期 v.21;No.11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SF含量对SF/PF动态力学和摩擦性能影响

    杨香莲;韦春;龚永洋;曾铭;吕建;

    将不同含量碱处理的剑麻纤维(SF)与酚醛树脂(PF)粉末、填料等在塑炼机上熔融混炼,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SF/PF复合材料,研究了SF含量对SF/P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借助SEM观察SF/PF复合材料磨损面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SF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5%时,SF/PF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分别为5.58 kJ/m2和67.69 MPa,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达到204℃,与未加SF复合材料的相比tg提高13℃;SF含量为10%时,SF/PF复合材料的磨损体积为4.6×10-4cm3。SEM观察表明,SF含量10%时,SF与PF间的界面粘结性良好。

    2009年03期 v.21;No.117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振动注射对PP/LLDPE性能及凝聚态结构影响

    杨良波;周起雄;刘在福;申开智;高雪芹;张杰;

    主要对比了普通注塑试样和振动注塑PP/LLDPE(聚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试样晶型及力学性能的差别,研究了施加振动对PP/LLDPE(质量比为70/30)样条力学性能和晶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在加入振动后,特别是在低频高压条件下,样条的拉伸强度比未加振动试样有所提高,而断裂伸长率有所降低。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WAXD)测试发现,施加振动后,试样的β晶含量提高,同时在高振动压力下试样中出现了γ晶。

    2009年03期 v.21;No.117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氯化原位接枝反应制备酐基化HDPE

    马衍青;杜壮;孙莺莺;冯莺;赵季若;

    采用氯化原位接枝的方法合成了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骨架、马来酸酐(MAH)为支链的接枝聚合物,反应中不需要加入任何引发剂。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对HDPE改性的可行性。探讨了影响接枝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枝反应温度、接枝率以及MAH单体的加入量对MAH氯化接枝HDPE(HDPE-cg-MAH)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2009年03期 v.21;No.117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PA6/ABS的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

    郭建兵;朱红;何敏;秦舒浩;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增容的聚酰胺6/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A6/ABS)共混物,用扫描电镜(SEM)对PA6/ABS共混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SMA含量的增加,PA6/ABS共混体系的橡胶相粒径减小,橡胶颗粒的多分散系数保持不变,基体层厚度逐渐减小;PA6/ABS共混体系的脆韧转变温度随SMA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

    2009年03期 v.21;No.117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反应增容聚丙烯/废胶粉共混物的研究

    鄢志兵;张宁;张遂发;陶国良;

    按一定的次序将单体二乙烯基苯(DVB)、马来酸酐(MAH)、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与聚丙烯(PP)及废胶粉(WRP)等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就地反应增容制备PP/WRP共混材料,讨论了DVB/MAH/DCP的用量对PP/WRP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以及弯曲强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反应增容对PP/WRP共混物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单体反应增容能有效抑制PP降解,改善共混物界面相容性,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当引发剂和双单体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和3.0%,DVB/MAH的质量比为3~4时,PP/WRP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最佳。

    2009年03期 v.21;No.117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新型LLDPE农膜专用树脂性能和结构研究

    邵平均;张兴英;吴文清;

    探讨了专用复合添加剂对工业化生产透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农用地膜专用树脂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树脂力学性能与原树脂的相当,雾度明显下降;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表明,新型树脂结晶度明显高于原树脂的,且晶体尺寸有变小趋势;二维偏光显微镜(DPLS)测试显示新型树脂内部球晶尺寸下降,球晶结构明显改善。

    2009年03期 v.21;No.117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ABS/Al_2O_3共混体系力学及导热性能研究

    孙绍民;刘鹏波;范萍;邹华维;徐闻;

    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与氧化铝(Al2O3)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及导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ABS/Al2O3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下降,弯曲模量增大;共混体系的热导率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与小粒径(3μm)Al2O3相比,大粒径(45μm)Al2O3粒子更容易形成导热网络,从而有利于提高ABS/Al2O3体系的热导率;试验测得的ABS/Al2O3体系的热导率与Agari模型预测值比较符合。

    2009年03期 v.21;No.117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HPVC/ABS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研究

    贾永鹏;张遂发;许晓峰;陶国良;吴铁恒;

    使用CPE(氯化聚乙烯)、NBR(天然橡胶)、EVACO(乙烯-醋酸乙烯-一氧化碳三元共聚物)增容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即高胶粉)弹性体,研究了增容共混体系的力学、耐油、耐溶剂、热空气老化以及加工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增容共混改性后,增塑剂耐异辛烷抽出能力提高,油酸中损失质量分数减小;改性后材料加工流动性能变差;HPVC与ABS质量比在100∶(10~20)体系综合性能较佳。

    2009年03期 v.21;No.117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国内外信息

分析测试

  • PET/iPP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亓永锋;郑国强;刘春太;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不同含量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PET/iPP(全同立构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特性,考察了降温速率及PET纤维含量对PET/iPP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T纤维可提高iPP的结晶温度,减少结晶时间,增大结晶速率。

    2009年03期 v.21;No.117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低聚合度PVC树脂性能研究

    张学明;王晶;张新华;刘浩;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低聚合度聚氯乙烯(PVC)树脂的牌号、性能和用途,深入剖析了低聚合度PVC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颗粒形态、皮膜结构等特点,并研究了低聚合度PVC树脂的塑化性能。结果表明,树脂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小,分布指数宽,树脂皮膜薄,亚无皮结构的树脂利于塑化,易于加工。

    2009年03期 v.21;No.117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工业技术

  • 竹纤维/PCL复合材料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

    黄媛媛;徐有明;熊汉国;

    以竹纤维和聚己内酯(PCL)为原料制备竹纤维/PCL复合材料,研究了竹纤维的偶联预处理和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优化条件,并探讨了复合材料的防水性能和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偶联剂铝酸酯质量分数为1.5%、改性温度为95℃、搅拌速度为800 r/min条件下,改性12 min,效果最好;在模压工艺中,温度在115.9~144.1℃、成型时间7.6~9.1 min、压力27.2~32.8 MPa,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最佳;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

    2009年03期 v.21;No.117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挤出条件对PP/硅藻土口模膨胀行为影响

    梁基照;朱志华;

    应用熔体流动速率仪测定了3种粒径硅藻土(体积分数为10%)填充聚丙烯(PP)复合材料的口模膨胀比(B),考察口模直径和挤出工艺条件对复合体系口模膨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体系的B随着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大,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线性下降;当载荷及温度一定时,B随着口模直径增加呈非线性提高,随着口模长径比增加呈非线性减小。

    2009年03期 v.21;No.117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载货车内饰护板用改性聚丙烯专用料研究

    顾圆春;王传钊;任典生;邱桂学;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载货车内饰护板改性聚丙烯(PP)专用材料,并对专用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以共聚PP为基体树脂、聚烯烃弹性体(POE)为增韧剂、滑石粒为填料制备的载货车内饰护板专用料,其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8.6 kJ/m2,弯曲强度为30.2 MPa,拉伸强度达24.2 MPa,能满足载货车内饰护板类零部件的性能要求。

    2009年03期 v.21;No.117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原位插层聚合PA6/OMMT纳米复合材料工艺研究

    赵西坡;彭少贤;寇志敏;张莹;张传吉;

    采用原位插层法制备了聚酰胺6(PA6)/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详细探讨了OMMT、催化剂、助催化剂、温度、水含量、聚合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的影响,并通过正交优化得到了最佳用量和配比。透射电镜(TEM)分析结果表明,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PA6/OMMT纳米复合材料,OMMT层间距被大大提高,片层被完全剥离。

    2009年03期 v.21;No.117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助剂

  • 聚环氧氯丙烷的合成及其在PU中的应用

    冯新武;顾尧;袁忠顺;

    利用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DMC)催化环氧氯丙烷(ECH)开环聚合,并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反应诱导期、反应时间、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色谱法(GPC)的测定。结果表明,增加聚合温度、催化剂浓度以及单体对起始剂比例有利于缩短反应的诱导期;通过调节单体与起始剂的比例可以调节聚环氧氯丙烷(PECH)的相对分子质量;由PECH制备的硬质聚氨酯(PU)泡沫塑料具有较好的阻燃性,氧指数(LOI)可达26%。

    2009年03期 v.21;No.117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型膨胀阻燃聚丙烯结构与性能研究

    冯才敏;何杰全;卢子健;李沛华;廖志良;

    采用多聚磷酸蜜胺(MPP)和笼状季戊四醇磷酸酯(PEPA)复配阻燃剂,制备了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膨胀阻燃聚丙烯(PP)。研究了MPP/PEPA质量比和Cr2O3用量对PP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PP/PEPA质量比为3∶2时,复配效果最好;添加少量的Cr2O3即可显著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当MPP,PEPA,Cr2O3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12%,8%和2%时,阻燃PP的氧指数高达31.5%,且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热失重(TGA)、扫描电镜(SEM)和Kissinger动力学分析表明添加Cr2O3可催化MPP/PEPA间的酯化反应,促进材料成炭,减缓材料的热降解速率,提高材料隔热、隔氧能力。

    2009年03期 v.21;No.117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机械与模具

  • 热模压成型模具加热系统的改进

    李冬梅;贾建波;裴永存;卢杰;徐岩;赵庆林;

    通过对某种模具加热系统改造的介绍,分析了该模具加热系统存在的系列问题,重点介绍了改进方案的确定过程、改造项目前期的可行性分析、经济效益预测以及项目改造后模具加热系统的显著效果。研究表明,以若干内热式电烙铁芯并联安装在柱形蓄热元件中替代电热棒式加热板,可以较大幅度增加模具的加热效率。

    2009年03期 v.21;No.117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最新专利文摘